讓中國人喝上好水 —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鈕新強
此刻,你正在喝的或許就是長江水
十年前的12月12日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
十年來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調水工程
橫跨1000多公裡
護送一泓清水向北奔流
這項工程也被視為中國超級工程的「天花板」
論證半個世紀
建設用了十余載
開通這十年
南水北調為中國帶來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新華訪談今天推出《大國院士》第一期
聽中國工程院院士鈕新強
講不同尋常的南水北調
又「上天」又「入地」
喝上長江水原來這麼不容易
無論是對鈕新強個人
還是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史上
2002年都是重要的一年
在那年
南水北調工程動工實施
鈕新強擔任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負責人
對於全程參加工程建設
鈕新強覺得既「榮幸」又「挑戰」
因為需攻克四大難關
他們要給國內規模最大的大壩加高
給超大型渡槽定製「造槽機」
不僅讓引水乾渠「上天」飛越河流
還要「入地」穿越黃河
採用凌空飛架渡槽方案
還是開鑿河底隧洞方案穿越黃河
在當時爭議很大
鈕新強回憶
「在這個問題上爭論得非常激烈,
平時文雅的科學家也會爭得面紅耳赤。」
河床下泥沙層深厚鬆軟
在黃河底下打隧道就像是「在豆腐裡做工程」
鈕新強說
他們發明一個新的深度隧洞結構
相當於在黃河河道下修建兩條「地下河」
通過兩條穿黃隧洞
長江之水得以繼續北上
「遠水」解「近渴」
一條調水線讓南北共飲長江水
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調水
輸水乾渠地跨豫冀京津四個省份
沿線有700多條河流
為保證水質,遇水就架橋
引水乾渠全線實現「水上立交」
「即使走了1432公里,
在北京、天津也能喝上沒有受過污染的水。」
根據之前的規劃
南水北調解決黃淮海地區缺水問題
而現在
「南水」已由補充水源變為主力水源
鈕新強認為
中線工程輸水安全將會面臨新挑戰
鈕新強說「成為主力水源就意味着
一年365天不能斷水」
現在,南水北調的後續工程
引江補漢工程正在建設
建成後將聯通南水北調工程與三峽工程
進一步打通長江向北方輸水通道
「引江補漢工程建成,
每年可以增加20億方的輸水能力。」
北方人現在喝的是「調和水」
展望不遠的未來
鈕新強說
「百分百喝‘南水’的目標可以實現」
不僅讓百姓「喝上水」
更要「喝好水」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之前
鈕新強還是三峽工程的
主要設計負責人
參與這兩大舉世矚目的水利工程
鈕新強認為是他人生中
最有意義也最自豪的兩件事
從青絲到白髮
鈕新強經歷和見證着
北方地區從
「有水吃」向「吃好水」的轉變
至於對「水被調去北方,南方會沒水喝」的擔憂
鈕新強表示
「長江流域年均水資源量有9000多億方,
南水北調東中西三條線路總調水量是448億方,
調水比例很低。」
「任何科學研究都不是完美的」
回顧以往
鈕新強也道出了一些遺憾
但他始終期待着
隨着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逐漸建成
我國水資源分配格局將被重塑
在鈕新強看來
「水資源配置的最重要目標,
還是讓人民喝上好水。」
今年62歲的他還想多做一點貢獻
「南水北調受水區
農村地區飲用水還以當地水為主」
鈕新強希望未來能幫這裏的人們喝上長江水